大路

臥床肌肉萎縮復健,找回身體機能

長期臥床會讓身體肌肉快速流失,導致肌肉萎縮,影響日常生活。本文將提供臥床肌肉萎縮復健的完整指南,幫助你找回身體的機能。
臥床肌肉萎縮復健,找回身體機能

目錄

  1. 認識臥床肌肉萎縮
  2. 復健方式
  3. 復健計畫
  4. 日常照護
  5. 注意事項
  6. 常見問題

1. 認識臥床肌肉萎縮

臥床肌肉萎縮是指長期臥床不動,導致肌肉組織流失的現象。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癱瘓或中風
  • 長期住院或臥床
  • 慢性疾病或受傷

2. 復健方式

臥床肌肉萎縮復健主要透過以下方式進行:

  • 被動運動:由他人協助活動四肢關節,促進血液循環和肌力。
  • 主動輔助運動:在助行器或復健師的輔助下,進行站立、行走等動作。
  • 電刺激:使用電流刺激肌肉收縮,促進肌肉生長。
  • 水療:在水中進行運動,減少身體負重,同時促進血液循環。

3. 復健計畫

復健計畫應根據個人狀況量身打造,內容包括:

  • 復健頻率:一般為每天 1-2 次,每次 30-60 分鐘。
  • 復健強度:從輕微開始,逐漸增加。
  • 復健目標:具體設定可量化的目標,例如改善關節活動度、增加肌力。

復健計畫比較表格

復健方式 復健效果 適合對象

被動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、預防關節攣縮 初期臥床患者、嚴重肌肉萎縮者
主動輔助運動 鍛鍊肌力、改善關節活動度 能自主活動但肌力較弱者
電刺激 促進肌肉收縮、增加肌力 神經受損或肌肉萎縮較嚴重者
水療 減少身體負重、促進血液循環 體重過重或關節承受力較差者

4. 日常照護

除了復健外,以下日常照護也能協助預防和改善肌肉萎縮:

  • 營養補充:攝取充足蛋白質和熱量,促進肌肉生長。
  • 常規翻身:每 2-3 小時翻身,避免壓迫性損傷和肌肉攣縮。
  • 按摩:輕輕按摩萎縮肌肉,促進血液循環。
  • 熱敷:溫熱有助於放鬆肌肉,促進血液循環。

5. 注意事項

  • 避免過度運動:過度運動會導致肌肉疲勞和受傷。
  • 注意姿勢:正確的姿勢有助於預防關節攣縮和肌肉萎縮。
  • 耐心持之以恆:肌肉萎縮的復健需要耐心和毅力,切勿操之過急。
  • 配合醫療團隊:復健計畫應配合主治醫師和復健師的指示進行。

6. 常見問題

Q:臥床肌肉萎縮復健需要多長時間?

A:復健時間因人而異,通常需要數週至數月。

Q:我可以自行進行臥床肌肉萎縮復健嗎?

A:建議先與復健師討論,由專業人員指導後再自行復健。

Q:復健會疼痛嗎?

A:復健初期可能會有些不適感,但應避免過度疼痛。

推薦連結


以仁愛醫院復健科:重拾生活品質,邁向復原之路
前言

中風復健醫院推薦:找回生活品質的指南
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,每年約有4萬人因中風而住院治療。中風後,患者往往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、語言障礙、認知功能障礙等後遺症,需要積極的復健才能重拾生活品質。本篇文章將推薦台灣口碑優良的中風復健醫院,提供患者及家屬詳細資訊,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復健方案。

職能治療:重拾生活功能的曙光
職能治療是一門以「功能」為導向的醫療保健專業,旨在幫助身體、認知、社交或心理功能受損的人士重新獲得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。透過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動和練習,職能治療師協助個案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功能,從而提高生活品質。

內湖復健科診所懶人包:評價、費用、專業團隊一次搞懂
內湖地區近年來人口激增,加上高齡化社會來臨,對於復健科醫療的需求也隨之增加。本文精選內湖地區10間評價優良的復健科診所,提供詳細的資訊比較,包含費用、專業團隊、設備等,幫助您快速找到最適合的就診選擇。

神經復健科:重拾希望,再創生命的奇蹟
神經復健科是專門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患者(如腦中風、腦外傷、脊髓損傷)的醫學領域。透過專業復健團隊的協助,患者可以增強肌肉力量、改善平衡協調、提升認知功能,重拾生活自理能力,重現生命的光彩。

自費復健,找回健康!
對於因意外或疾病導致身體機能受損的人來說,復健是重拾健康的重要途徑。然而,健保給付的復健次數有限,而自費復健費用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本文將提供有關自費復健費用的詳細資訊,幫助您了解費用結構、各項治療的價目,以及如何節省開支。

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:專業照護,重拾健康
簡介

岡山復健
從失能走向自主:岡山復健指南

中國醫藥大學復健科:頂尖醫療,重拾健康
excerp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