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灣文學之光:蕭名彥
目錄

- 文學生涯與成就
- 風格與特色
- 與同時期作家的比較
- 得獎紀錄與評價
- 影視作品與改編
- 相關資源與連結
- 常見問題
1. 文學生涯與成就
蕭名彥(1936-1998)是台灣著名小說家、散文家。他生於新竹,早年就讀建國中學,後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。1963年,以短篇小說《暗房》一舉成名,開啟了台灣現代文學的寫實風格。
蕭名彥的文學創作橫跨小說、散文、劇本等領域,擅長描寫都市人的內心世界與社會百態。他的作品以細膩的觀察、深刻的洞察力著稱,反映了60年代至90年代台灣社會的變遷。
2. 風格與特色
蕭名彥的小說風格以寫實為主,但又不拘泥於傳統寫實手法。他善於運用意識流、象徵主義等現代主義技巧,營造獨特而詭譎的氛圍。
特色:
- 關注都市生活,描寫人物的疏離感與寂寞
- 以象徵手法暗示人物心理狀態
- 採用意識流寫法,呈現角色內心意識的流動
- 擅長刻畫女性角色的複雜心理
3. 與同時期作家的比較
蕭名彥與同時期的台灣作家,如白先勇、王文興、黃春明等人並稱為「台灣現代文學四大天王」。相較於其他三位作家,蕭名彥的作品更偏向於寫實和都市題材。
比較表格:
作家 風格 代表作 女性角色
白先勇 現代主義 《台北人》 細膩優雅
王文興 實驗主義 《家變》 缺乏描寫
黃春明 鄉土主義 《兒子的大玩偶》 樸實寫實
蕭名彥 寫實主義 《暗房》、《孤獨的十七歲》 複雜多面
4. 得獎紀錄與評價
蕭名彥曾榮獲多項文學獎項,包括:
- 1964年,以《暗房》獲得金鼎獎新進作家獎
- 1972年,以《人子》獲得時報文學獎
- 1987年,以《浮生》獲得吳濁流文學獎
台灣文壇對蕭名彥的評價極高,譽為「台灣現代小說的拓荒者」。
5. 影視作品與改編
蕭名彥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,例如:
- 1983年,短篇小說《停車暫借問》改編為電影《小畢的故事》
- 1985年,長篇小說《人子》改編為電影《小爸爸的天空》
- 1990年,短篇小說《暗房》改編為電影《暗戀》
6. 相關資源與連結
書籍:
外推薦連結:
7. 常見問題
Q:蕭名彥為什麼被稱為「台灣現代小說的拓荒者」?
A:因為蕭名彥以《暗房》一文開創了台灣現代寫實小說的先河,打破了傳統的鄉土文學模式。
Q:蕭名彥的小說中常見哪些主題?
A:都市生活、疏離感、寂寞、女性的心理狀態。
Q:蕭名彥的哪些作品被改編成電影?
A:《暗房》、《人子》、《停車暫借問》。
以仁愛醫院復健科:重拾生活品質,邁向復原之路
前言
中風復健醫院推薦:找回生活品質的指南
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,每年約有4萬人因中風而住院治療。中風後,患者往往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、語言障礙、認知功能障礙等後遺症,需要積極的復健才能重拾生活品質。本篇文章將推薦台灣口碑優良的中風復健醫院,提供患者及家屬詳細資訊,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復健方案。
職能治療:重拾生活功能的曙光
職能治療是一門以「功能」為導向的醫療保健專業,旨在幫助身體、認知、社交或心理功能受損的人士重新獲得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。透過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動和練習,職能治療師協助個案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功能,從而提高生活品質。
內湖復健科診所懶人包:評價、費用、專業團隊一次搞懂
內湖地區近年來人口激增,加上高齡化社會來臨,對於復健科醫療的需求也隨之增加。本文精選內湖地區10間評價優良的復健科診所,提供詳細的資訊比較,包含費用、專業團隊、設備等,幫助您快速找到最適合的就診選擇。
神經復健科:重拾希望,再創生命的奇蹟
神經復健科是專門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患者(如腦中風、腦外傷、脊髓損傷)的醫學領域。透過專業復健團隊的協助,患者可以增強肌肉力量、改善平衡協調、提升認知功能,重拾生活自理能力,重現生命的光彩。
自費復健,找回健康!
對於因意外或疾病導致身體機能受損的人來說,復健是重拾健康的重要途徑。然而,健保給付的復健次數有限,而自費復健費用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本文將提供有關自費復健費用的詳細資訊,幫助您了解費用結構、各項治療的價目,以及如何節省開支。
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:專業照護,重拾健康
簡介
岡山復健
從失能走向自主:岡山復健指南
中國醫藥大學復健科:頂尖醫療,重拾健康
excerpt: